終於迎來冬季第一個強烈冷氣團,到了傳統冬令進補的時節。這時候四物、八珍、十全大補這類的名詞是常在診間被提及:「醫生我可以吃這個當保養嗎?」
這真的是個好問題,也是個大哉問,早上剛被問到,下午也被提及,就想到羅蘭夫人的經典名言「自由!自由!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!」吃下肚的究竟是哪種四物呢?你知道嗎?
也許標題聳動了點,但是坊間拿到的四物湯包,幾乎都不是純正的「只有四味藥」的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),更精確一點講,是「加味」四物湯。為了口感好喝,放入更多口感提升的中藥材。常見如紅棗、枸杞、黃耆、桂枝、麥冬、玉竹、故紙、黨參、甘草等藥材,這樣就快配成十全大補湯啦,哪是四物啊?而且,越貴的常常加味的越多。
站在中藥房的立場,東西不好喝哪有客人想買啊?但站在病人的立場,他們以為的是買到「療效比較好的四物湯」,這當中的落差早上我講給患者聽,他們才恍然大悟。
其實兩者的出發點是不同的,一般賣的四物湯是被當「藥膳」來處理的,偶而吃吃無妨,療效不是首要考量;但是很多人買回家是當「藥品」來思考的,要的是養身治病了。
以中醫師的觀點,藥品是要經過診察、斷症、處方用藥的,視患者的狀況,動態調整藥物的搭配組合。而這個,就是我們的專業了。適合的吃了無妨,但不適合的呢?豈不延誤病情?
想到去年軒然大波的四物湯事件,但還是好多人不懂得當中的差異,幾經思考還是得寫下。覺得有病的要調養的,請找中醫。覺得嘴饞想吃好料的,去中藥房抓一兩帖吃吃無妨,越好吃越好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